6月24日下午,苏州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持刀伤人案件。一名叫周某某的犯罪嫌疑人持刀刺伤了一对日本母子以及试图阻止行凶的中国人。这起案件不仅让人们对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的担忧,也引发了关于民族情绪和网络暴力的激烈讨论。
这起案件不禁让人联想到前不久发生在吉林市的类似事件。6月10日上午,吉林市船营区北山公园内,犯罪嫌疑人崔某某因走路时与一名外籍人士发生碰撞,持刀刺伤了该外籍人士及其三名同伴,还有上前试图制止他行凶的中国游客。两起案件有许多共同点:都发生在公众场合,都是持刀行凶,都有外籍受害者,并且对外籍人士和中国人都进行无差别的攻击。
然而,这两起案件在网上的舆论反应却如出一辙,甚至在苏州的案件中更加激烈。由于涉及到“世仇”日本,有些网民一提到日本就情绪激动,甚至有人在社交媒体上高喊“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有网友表示,“给凶手发锦旗!”还有人呼吁“杀光国内日本人!血债血偿!”更有甚者,将行凶者称为“英雄”,问道“是哪位英雄干的?”
这样的社会反应让人感到寒心。凶手周某某持刀在公共场合袭击无辜群众,竟然有人为此欢呼。这样的情绪不仅助长了暴力,更可能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相关部门不得不迅速出来澄清这是一起偶发性事件,以防止舆论的过度解读和情绪的无限放大。
这些平时以“爱国”为口号的人,在关键时刻却为社会添乱,似乎想把这起事件描绘成一场针对日本人的仇杀行动。鲁迅先生曾说:“强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弱者愤怒,抽刃向更弱者。”在这起案件中,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只是手持利刃的凶手和手无寸铁的普通人。
我们不能因为受害者的国籍而对凶手的行径进行正当化,也不能因为行凶者的目标而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公然为行凶者张目、为血腥与暴力喝彩,这种行为终将自我反噬,破坏的是整个社会的安全感与信任感。
一个鼓励无端行凶的社会,其安全与稳定必然会受到威胁。到那时,日本人或美国人可以选择不来,中国人又能躲到哪里去呢?我们必须认清,无论何种民族情绪,公共安全与法律秩序永远应置于首位。希望社会能以更理智、更人性的态度去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为每一个普通人的安全与幸福负责。